返回首页

印度发展史?

300 2024-03-17 15:27 admin   手机版

一、印度发展史?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指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称为天竺、贤豆等。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后在其著作中始称印度,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灿烂辉煌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但在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哈拉帕文明逐步消亡。约公元前14世纪,来自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地区征服了当地土著,于公元前一千纪初期在印度逐步建立奴隶制国家,从而形成高度发达的文明。婆罗门教形成于这一时期,以神的名义制定的种姓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公元前6世纪之后,印度内战频繁,并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统治地位的沙门思潮,佛教、耆那教随之兴起。内部的纷争也招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希腊人相继攻入印度。公元前323年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伟大的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力推广佛教。孔雀王朝于公元前185年灭亡,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直到公元4世纪,古代印度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兴起,带来了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在笈多时期,从古老的婆罗门教演化出来的印度教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代印度文化达到了颠峰。

从公元8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不断侵入南亚次大陆,同时也将伊斯兰教传入此地,使印度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成为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与耆那教日渐式微。1526年,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突厥贵族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其中以甘地为首的不合作运动为民族主义事业赢得群众支持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印度终于独立。之后经过两次印-巴战争,南亚次大陆形成了目前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2002年开始的双边会谈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减弱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

二、印度计算机发展史?

关于印度第一台超级计算机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在可敬的总理什里·纳伦德拉·莫迪发起印度制造计划之前,印度开发了第一台本土的超级计算机,即著名的Param 8000。

印度的超级计算机工作始于198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由于持续的技术禁运而停止了Cray超级计算机的出口。 在80年代,美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开发了超级计算机,这对于开发卫星和核武器至关重要。 这些国家拒绝将制造超级计算机的知识转移给印度,担心发展中国家可能会用它来设计导弹和战机而不是预测天气。

面对国外超级计算机技术对印度科学界的封锁,印度于1988年3月成立了高级计算开发中心(C-DAC),明确授权开发一种本土超级计算机来满足印度的高速计算需求。 解决科学研究和其他发展问题,其中快速数字运算是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科学咨询理事会向总理的特别建议,C-DAC成立了当时的电子部(现在是电子部的信息技术部(DIT))的科学学会,即通信和信息技术学院。

为了推动该项目,总理拉吉夫·甘地拜访了一位数学天才Vijay Pandurang Bhatkar,但是他对如何制造超级计算机也是一无所知(印度最顶尖的数学高手,从4年级开始直接入学,但仍然名列前茅。)

拉吉夫·甘地遇见Bhatkar时,他问了他三个问题:

“我们能做到吗?”

Bhatkar回答说:“我没有见过超级计算机,因为我们无法使用超级计算机,只看到过美国Cray超级计算机的照片! 但是,是的,我们可以。”

“这需要多长时间?”

Bhatkar迅速回答说:“比想要从美国进口Cray,要花费的时间要少得多。

“要花多少钱?”

Bhatkar回答说:“整个工作,包括建立机构,开发技术,调试和安装印度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其成本将低于引进Cray超级计算机的成本。

Vijay Bhatkar博士后来被称为印度超级计算机之父。

总理很高兴地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准。该项目的初始运行期为3年,初始资金为3亿卢比,这笔钱和时间跟从美国购买一台超级计算机所花的时间和金钱差不多。 总部位于浦那的C-DAC(高级计算机开发中心)召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致力于完成当时印度最大的技术项目。

仅仅三年之内,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C-DAC终于在项目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了工作。 1991年,C-DAC就可以直接购买组件了,很快推出了印度第一台本地超级计算机:PARAM 8000。

如今,超级计算机已在印度用于航空工程,核研究,天气预报等目的.C-DAC正在开展诸如BOSS(巴拉特操作系统解决方案),GARUDA和PARAM Yuva-II等项目。 克雷(Cray)超级计算机公司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拒绝向印度出口超级计算机,如今却处于亏损中。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1990年,印度生产了原型机,并在1990年苏黎世超级计算机展览会上进行了基准测试。 它超越了大多数其他系统,使当时的印度在超级计算机领域仅次于美国。

三、汽车发展史?

1886年德国人本茨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装用汽油内燃机的三轮汽车,功率为1.103kw,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8KM,并且于1886年1月20日获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

该日被人民定为汽车诞生日,同年德国人戴姆勒设计制造出第一辆装汽油内燃机的四轮汽车,本茨和戴姆勒因此被誉为世界汽车之父。

世界汽车发展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汽车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有20余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组织形式由家庭作坊式过渡到大规模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标志性事件1913年美国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T系列车型)。

通用公司也采用兼并的方法先后兼并了30多家汽车公司,汽车技术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大进步,高速汽油机,柴油机,等速万向节,无极齿轮和双曲面齿轮,齿轮传动,带同步器的变速器,四轮驱动,液压减震器,充气轮胎,发动机,蓄电池,启动马达系统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第二阶段是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标志是德国大众甲壳虫汽车风靡全球,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这个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是向高速舒适方面发展,50年代轿车的功率已经可以达到280千瓦最,高车速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并且采用流线型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动力制动,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等相继出现。

汽车企业兼并改组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今世界汽车年产量稳定在5.6千万辆,由于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汽车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各大汽车公司通过参股、控股、转让、兼并加速了汽车工业的国际化和高度垄断。

在这个时期内韩国加速崛起汽车工业也从60年代开始起步,沿着配件装配,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开发的发展道路成功的实现了质的跨越。

韩国已经是汽车工业的五强之一,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全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降低排气污染,各种保障安全减少排气污染的新技术、新车型应运而生,比如各种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点火系统、三元催化转化系统、电动汽车等等。

电控技术

电控技术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点火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驱动力调节系统、电子差速锁、驱动防滑装置、电控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电子巡航系统、智能悬架、速度感应式转向系统、三元催化转化系统、故障自诊断系统和各种报警装置几乎都成为现在汽车的常见装置。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车载蓝牙技术和多路传输系统、可变气门正时等新技术也别一些汽车厂商相继采用。

汽车新结构出现可变压缩比的发动机、可变几何形状的增压器和双极的涡轮增压器、手自一体变速器,陶瓷制动盘等等。

新材料包括:玻璃钢,新兴高强度钢材,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等;

新工艺:精密锻造,粉末冶金一次成型等等;

新机型:电动、混合动力、缸内直喷、共轨柴油发动机、等等;

汽车设计制造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实验CAT、计算机辅助造型CAF、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系统CIMF和计算机虚拟现实系统VR等等。

未来世界汽车技术的只要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汽车设计技术和控制手段的电子化,汽车驱动形式的多样化,汽车生产制造的柔性化,材料的轻量化,汽车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并且向着开发更安全,更舒适无污染节能型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于1956年7月13日生产出第一辆国产解放牌CA10载货汽车。

四、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什么?

人工智能(AI)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和发展趋势。以下是对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的概述:

1. 人工智能的诞生 (20世纪40-50年代)

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即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进行对话而不被识别为机器,则认为该机器具有智能1。

1950年:图灵还预测了制造具有真正智能机器的可能1。

1956年: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术语被正式提出,并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研讨会上得到了确认1。

1954年:乔治·戴沃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1。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人工智能的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1。

2. 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 (20世纪50-70年代)

1966年-1972年:世界上第一款用于移动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Shakey问世1。

1966年:ELIZA聊天机器人发布,它能够通过脚本理解和生成简单的人类语言1。

1968年:计算机鼠标的发明改变了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1。

1970年:没有人能够构建足够大的数据库或编写一个程序来达到儿童级别的认知水平1。

1972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研制的移动机器人Rover 2成为了第一个成功完成迷宫导航任务的自主移动机器人1。

3. 人工智能的低谷 (20世纪70-80年代)

由于计算能力和存储限制,人工智能在20世纪70年代遇到了发展的瓶颈1。

研究者在尝试让程序展现出对世界的儿童水平的认识时发现这个目标过高1。

缺乏明显的进步导致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资助大幅减少1。

IMB“深蓝”超级计算机于1997年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G

五、东印度发展史完整版?

印度共和国通称印度,位于10°N-30°N之间,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是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英联邦的会员国之一,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和马尔代夫、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如果要追溯印度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13个阶段:

1、原始社会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

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BC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2、吠陀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

3、列国时期

十六雄国是16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

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

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4、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

六、印度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史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两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印度的佛教等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贡献。同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在慢慢影响着印度。近年来,随着中印两国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在印度产生了汉语热。

七、吉利汽车的发展史?

摩托车的鼻祖,汽车的领头羊!让合资车惧怕纷纷降价的一个国产品牌。

八、人工智能在会计的发展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会计行业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最初的工作方式已经转变为电算化和人工智能的工作方式。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人工智能的应用对提高会计行业的工作效率、准确率以及风险竞争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积极影响,并且试图找出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提高会计行业工作的措施。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运用在了会计工作中,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代替大部分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人工智能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会计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很多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些会计人员不得不面临失业的危机。这就需要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形势,由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转变为高科技下的工作方式,重新寻找工作的目标与工作的价值,并且及时学习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九、韩国汽车发展史?

韩国最早从事汽车生产的公司是起亚汽车公司,始建于1944年12月,但二战后由于政治局势动荡,公司长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韩国汽车业的真正起步在60年代初,各汽车厂商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开始试制汽车,直到1970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仅为2.8万辆。

进入70年代,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各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技术。1973年,现代汽车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发动机、传动系和底盘技术,1975年便开始自己开发生产汽车,并大量向非洲出口。大宇汽车公司197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开始合资,随着1990年第一辆自主设计名为“王子”的国产车的推出并在市场得成功,1992年解除了与通用20年的合作关系。

国产化政策使韩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1985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为37万辆,1986年达到60万辆。1987年,汽车普及高潮开始,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同时,由于韩国始终坚持把汽车工业作为出口战略产业,不遗余力扩大出口,结果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80年代末取得成效,逐步实现了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出口汽车的目标,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韩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因此,韩国称1987年为其普及轿车起始年。该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1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轿车价格之比为2比1,全国年销轿车25万辆,平均每千人购买轿车6辆,其中由私人购买的比重占80%,该年轿车普及率达20辆/千人。也与日本一样,从此以后,即进入高速普及轿车期。

韩国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以来,始终执行着一种多样化的发展方针,汽车品种涵盖了小型客车、小汽车、大型旅游车、吉普车、卡车等多个领域,产量基本可以满足本国需要。于是人们看到,韩国上至总统,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以乘坐国产车为荣。显然,这与韩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感是分不开的。

1988年韩国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1995年达到240万辆,1997年达到28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第五大生产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汽车产量有所下降,但也一直保持着近200万辆的水平。

1989年年产量为113万辆,1990年产量达到132万辆,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5%左右,1995年达254万辆。韩国汽车业也形成了以现代、起亚、大宇、双龙四公司鼎足的市场格局,韩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随着汽车国产化的实现,韩国政府又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从80年代开始,韩国汽车开始大量出口。到1994年时韩国汽车的年出口量达到73.8万辆,而1995年则为110万辆,增长48.6%,从而在世界汽车出口国排名第6。而进入90年代中后期,韩国汽车业在西欧、美洲、东欧、中亚、亚洲和大洋洲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生产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外生产体系和全球营销网络。1996年,棘国汽车总产量达到281.3万辆。

韩国经济的腾飞被视为奇迹,而汽车业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同韩国的其他工业体系一样,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分不开的,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的汽车业遭受了重大打击,原来被飞速发展所掩盖的政企不分、家族式经营日益显露出弊端,企业走到了破产与亏损的边缘。

在风雨中,韩国汽车工业被迫进行新的调整。1997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收购。同年起亚汽车公司也被政府招标拍卖,现代集团奋起应标,于1998年10年收购,但不久自己内部却出现债务问题。1999年大宇汽车公司也背上了180亿美元的债务,不得不向欧美汽车公司求援,在与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的竞争中,2000年7月,福特汽车公司如愿以偿收购了它。

曾经辉煌一时的韩国汽车工业在短时间内就走向低谷,其教训对我国的汽车工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业内人士指出,韩国汽车业正在进行调整,而调整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各大公司变革的力度,更取决于整个亚洲经济复苏的程度。曾经创造了发展奇迹的韩国汽车业能否再次创造复苏的奇迹?世人拭目以待。

十、苏联汽车发展史?

苏联汽车工业的起点被认为是1924年11月,由莫斯科汽车工业协会(AMO)生产的第一辆F-15卡车,事实上,这种汽车只能算是部分苏联生产。因为AMO F-15汽车就是稍微改进的意大利菲亚特15 Ter,在十月革命之前就计划在沙俄汽车厂生产。

生产线上正在组装的AMO F-15汽车。

尽管如此,AMO F-15的国产化率还是相当高的。除了磁电机和滚珠轴承外,这辆卡车完全采用苏联生产的部件。

AMO F-15的后桥总成。

1932年1月,高尔基汽车厂(原下诺夫哥罗德)投产后,苏联开始真正大规模生产汽车。高尔基汽车厂根据购买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许可证,批量生产载重量为1.5吨的嘎斯-AA(GAZ-AA)卡车。

生产车间内的嘎斯-A乘用车。

1932年底,苏联生产的第一批嘎斯-A(GAZ-A)轿车下线。1930年,为生产民用车辆,莫斯科共青团国际汽车制造厂(KIM)正式建立。随后,发展成为苏联汽车工业的旗舰之一——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MZMA/AZLK)。

嘎斯-AA卡车底盘组装区。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汽车工业完全依赖莫斯科汽车工业协会和高尔基汽车厂两个企业。1935年,这两家工厂共交付97000辆汽车。次年,迎来了苏联汽车工业的第一个辉煌时刻——当年生产卡车数量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汽车工业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卡车在全国汽车总产量中占据绝对优势,约80~85%。这都是为了满足苏联快速工业化,以及迅速提高军队装备水平的需要。

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正在苏联学习吉斯-150(ZIS-150)卡车的生产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汽车工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苏联设计了许多新型汽车,并开始为批量投产做准备。这决定了苏联汽车工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苏联工人组装吉斯-150卡车。

1946年,高尔基汽车厂开始生产M-20“Pobeda”轿车和嘎斯-51(GAZ-51)轻型卡车。一年后,斯大林汽车厂(ZIS)开始批量生产吉斯-150卡车。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YaAZ)的YaAZ-200 7吨卡车,成为苏联第一款柴油卡车,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所有这些汽车都与二战前生产的车型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可以说很多都是根据二战期间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英美汽车技术,由苏联工程师完成的。

M-20“Pobeda”轿车生产线。

根据苏联国民经济恢复五年计划,不仅现有的汽车厂(GAZ、ZIS、YaAZ、MZMA、UAZ、UralZIS)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并且还开始兴建新的汽车厂。1947年,明斯克汽车厂(MAZ)和利沃夫巴士厂(LAZ)投产。1949年,敖德萨汽车装配厂(OdAZ)投产。两年后,库塔伊西汽车厂(KAZ)投产。1955年,苏联汽车工业生产了32.8万辆卡车和10.7万辆轿车,同时出口汽车1.3万辆。1956年,为了宣传苏联汽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组织了汽车博览会。

最后一辆“伏尔加”牌嘎斯-21(GAZ-21)轿车下线。

同样是在1956年,嘎斯-21轿车投产。高尔基汽车厂的产品以采用许多先进技术而著称,这款轿车配备了承载式车身,一台增加功率的发动机,准双曲面后桥,以及在苏联汽车中首次配备的自动变速箱。

明斯克汽车厂的总装生产线。

上世纪60年代,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需求的影响下,苏联生产的汽车种类显著增加。同样的原因,民用轿车的生产不得不做出一定的牺牲。

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的总装线。

1960年,扎波罗热汽车厂(ZAZ)开始投产ZAZ-965轿车。一年后,乌拉尔汽车厂(UralAZ)开始生产Ural-375军用卡车。1964年,利哈乔夫汽车厂(ZIL,原斯大林汽车厂)开始生产吉尔-130(ZIL-130)卡车。吉尔-130成为苏联历史上产量最大的汽车之一,总数达到338万辆。同样是在1964年,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投产“莫斯科人-408(Moskvich-408)”轿车,这种轿车让苏联占据了国际汽车市场份额,最好的年份,“莫斯科人-408”一半以上的产量出口到国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